江同志为何爱念诗?

2022-5-4|2023-8-21
南枫Von
南枫Von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Property
Aug 21, 2023 03:29 AM
江同志有三大爱好,艺术、科学和教育

00 前言

提到“念诗”,不少人会想起江同志“苟利国家生死以、岂因祸福避趋之”的故事。 江同志有三大爱好,艺术、科学和教育,在视察、出访、与人交谈时,经常引用中国古诗词,有时也赋诗,出访时会用外语发表演说、唱歌、演奏乐器,经常让在场的人为之折服。为何江同志爱念诗呢?

01 家庭文化的熏陶

江同志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,祖父是一位学者和商人,对传统文化、文学和艺术很有兴趣,在祖父的影响下,家庭氛围浓厚,家里经常讨论起文学和艺术。 江同志从小便接受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启蒙教育,在上小学之前,父亲就要他每天背诵唐诗宋词。

02 个人兴趣爱好

在家庭传统的熏陶和长辈的训导下,江同志继续保持对文学、艺术的热爱。 在小学时,学校设置了不少传统课程,包括文学、音乐、书法和中国象棋。江同志背诵了许多中国古典诗词,其中有不少到现在还能倒背如流。 在扬州中学,江同志逐渐开始接触俄罗斯和西方文学,阅读了更多译著,也涉猎了美国文化,到后来,多次当众背诵《葛底斯堡演说》的英文原文。 在上海交通大学,江同志在参加学生运动之余,也不忘阅读文学作品。 1965年,江同志被调到武汉担任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,那期间,江同志因成长的文化背景、在苏联的留学经历以及会外语被一些人攻击批评,在停职期间,他说头一次有了充足的时间去读书。 江同志的室友华明春回忆,江同志的床上总是堆着高高的书,总是在办公室读书到很晚才回来,只要他在屋里又没睡觉,他就总是在读书。 后来,江同志在日本接受记者采访时,记者问他闲暇时间都做些什么,他说“我想我没有什么闲暇时间。如果我有时间,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。”

03 抒发感情

大学室友童宗海回忆,当江同志情绪低落时,他不会对室友倾诉,一般会自己坐在床上,读些悲凉的唐诗宋词,在大声朗读时,不时还会发出一些唏嘘感叹。童说,不管他心事多重,都不会发泄或者生气,在背诵古诗的时候,通常找一些特别能反应他心情的诗,高兴的时候就会选一些欢快的诗。 在安徽视察时,江同志登上了黄山,欣然赋诗一首,在这首《登黄山偶感》的诗中,表达了登山后的欣喜之情,更感叹了山河的秀美。

04 表达观点

江同志经常引用古诗词来勉励后辈们,在接受采访提问时,也会即兴引用中外古诗、名言和谚语来增加讲话的效果。 在视察海南途中,江同志去了海南大学,在学校里,江同志说苏轼对当地的文化教育影响很大,问学生们是否能背诵苏轼的词,于是大家一起背诵起了《水调歌头》。江同志随后鼓励大家要视野开阔、扩大知识面,他说:“一个人不管学什么专业,总得懂一些文学知识,有一点艺术素养,这对于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生活,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很有好处。托尔斯泰、莎士比亚的作品总该读一些吧,巴尔扎克、但丁写了些什么总该有所了解吧,达·芬奇的名画《蒙娜丽莎》也应该知道吧。总之,知识是浩瀚的,不能只限于懂得自己的专业知识。”。 江同志出访德国时,去看望中国驻德国使馆的工作人员,他用陆游的诗句:“利欲驱人万火牛,江湖浪迹一沙鸥”来教诲大家不管做什么工作,都应该把功名利禄看得淡一些,他说一个人跟一个民族是一样的,如果只崇拜物质财富,没有精神追求,就不可救药了。 在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,江同志用孔子的名言:“学,然后知不足”,“知之为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来勉励大家不停地学习、求知。 在出访日本时,江同志常引用一句古话:“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”,来提醒、告诫日本人正视历史的重要性。

05 弘扬文化

最后就是弘扬中国文化艺术了,江同志渴望中国文化艺术的繁荣,他经常赋诗作词、吟诵古诗,欣赏美妙的旋律。
参考资料:《他改变了中国:江泽民传》
读《纳瓦尔宝典》如何处理并利用好书摘笔记
  • Twikoo
  • Waline
  • Cusdis